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leshuwang.com

第343节(2 / 3)

立刻让内阁拟旨:“以湖广参将邓子龙为永昌参将,南京小教场坐营刘綎为游击,管腾冲守备事,使之募兵防御。黔国公沐昌祚移驻洱海,巡抚刘世曾移驻楚雄,调遣兵将数万,参政、副使、佥事、监军等人分道出击,联合木邦等地的反抗力量共同抗击缅军。”

但朱翊钧私底下,又让锦衣卫给刘綎送去另一道谕旨——抗击缅军,只是最基本的要求,要是这都做不到,那就提头来见。

邓子龙接旨后携部兵三千,兼程至边。五月十七日到达永昌城开始募兵备战。

六月初,邓子龙离永昌时,指关誓曰:“不复三宣诸郡,不擒罕、岳诸夷,不平西南一统,不复入此关!”

与此同时,缅军再次集结,莽应里和岳凤、罕虔各自为主帅,多路兵马从猛卯和猛炎两地并进,准备攻打姚关。

至此,朱翊钧在北京已经足足瞪了三个月,每日到文华殿,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云南的战事。不管什么时候,无论他在做什么,只要有云南送来的奏疏,都可以直接送进来。

这不比在北边打仗,距离京城也就几百里地,一天之内消息就可在前线和京师传递两个来回。

云南,远隔千山,任何消息传到京师,至少也要八到十日。

朱翊钧等得心急,恨不得亲赴云南,张居正一直劝他稍安勿躁。

到了姚关,邓子龙远远望见白骨累累,全是被缅军屠杀的百姓尸体,怒而与士卒断发誓师道:“与汝三千人来八百里,以赤心同死生,随寇百万众,乌合何足惧!断不共此天!”

士卒们齐声道:“洒泣激扬,人皆拔剑扼腕,欲一战!”

朱翊钧光是看着奏折上的文字就感觉热血沸腾,想要远赴云南的心达到了顶点。

不久后,缅将率诸路军马而来,在姚关汇合。

这时,有一名汉人从缅军阵营前来投向,此人名叫景宗真,是罕虔的手下。邓子龙将其纳入心腹,让他自由出入军营,告诉他象兵威力巨大,大明的战马十分畏惧,打算用纸灯笼来抵御。

景宗真前往缅军营地打探消息,回来通报缅军已渡过喳哩江。

邓子龙摆手:“那是假的,用来迷惑咱们。那些缅甸人早着呢,本将现在要率兵前往松坡驻营。”

说完,他就令士兵每人各取大竹五尺,以作渡水之器。

松坡距姚关有三天路程,倘若邓子龙离开,而缅军此时进攻,等他得到消息再返回,姚关早已为缅甸囊中之物。

果不其然,就在邓子龙率军离开不久,数十万缅军缅甸象兵气势汹汹而来,见明军主帅离营,自乱阵脚,望风奔逃,而遗留下粮草,更加气势大振,罕虔更是大笑着对副将景总才说道:“我就知道,这些汉人军队一向怯懦,不堪一击。你们看,这不就丢下粮草,逃命去了。”

大笑之后,罕虔立刻下令,以轻骑追击明军,象兵随后跟上。

明君却不与之战,一路撤退,直至下午酉时,退至断山,缅军早已饥渴难耐。

正在此时,四面山坡上无数火箭齐发,又锣鼓齐鸣,后方象群受到惊扰,战象四处奔逃,不仅阻断了缅军自己的退路,不少象兵也跌落在地。

此时,在弓弩的掩护下,中路军从山坡后冲击缅军。本已在一日前离开姚关,去往松坡的邓子龙身先士卒,斩杀数名缅军轻骑。

不多时,缅军大溃,被斩杀者千余,尸横如山。

邓子龙率军连夜追击缅军至四川会川卫,敌军的退路早被埋伏此地的明军阻断。缅军退无可退,一部分人在夜里争相渡河。

江水湍急,又是在夜里,能成功渡河逃走者,十之一二。次日天一亮,江水中全是漂浮的缅军尸首。

邓子龙亲手斩杀诈降的景宗真,其弟景宗才等多名缅甸将领被活捉。

邓子龙找来景宗真的弟弟景宗才,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,让他去招抚罕虔,称自己愿意与之和谈,朝廷可以册封他为宣慰使,并且承诺,事成之后,也会请求朝廷免去景宗才的罪责。

罕虔明云南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的掸族土官,与岳凤勾结,帮助缅甸多次侵扰云南边境。

罕虔急功近利,一听明廷不仅不杀他,还要给他官做,爽快答应下来。三日之后,邓子龙在湾甸设伏,当场擒获主将罕虔。

罕虔之子招罕统领军队据险坚守在三尖山一带,邓子龙放走俘虏,假意撤退,并派小股部队大张旗鼓的攻打八德。招罕果然中计,派遣部队救援八德。

邓子龙贿赂三尖山当地樵夫,得知后山捷径,他先令副将埋伏后山,并与之约定以炮火为号。第二日,邓子龙亲率大队攻打前山,大炮一响,后山火箭尽发,缅军的战象和战马四散奔逃,坠崖者不计其数。

邓子龙姚关、湾甸、三尖山三战三捷,罕虔部被彻底歼灭,一心归附缅甸的土司势力被消灭大半。剩余的土司部族也心怀恐惧,纷纷背叛缅甸,投向明朝。

姚关大捷的消息传至京师,满朝文武大喜,区区缅甸,不过是蛮夷之地,大明属国,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