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leshuwang.com

第146节(2 / 3)

两侧数百甲士手持锋锐,依次严肃排列,内侍、近臣仪仗分明。

在引导下,所有人排成四队,不敢发一言,无不心潮澎湃。

殿试不同于会试,因为只定名次,而不再淘汰,所以只考一科,就是策论。

而且考完之后,由内阁宰执带人批阅,交予天子御览,敲定名次。

最后一步,也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,三天之后,宰相(首辅)会亲自站在皇帝的御案之前,面对所有考生,依次宣读进士名次,玉阶之下,众多卫士也跟随呼喊,声震殿堂,彰显隆重。

谓曰“唱名”,也叫传胪,传胪过后,便是带花走马,招摇过市,而后参加皇帝亲赐的宴席。

新科进士

可能是因为人太多了,这次考场并未设在殿内,而是殿外,五百七十多张桌案、笔墨纸砚均已备齐,众人只需入座即可。

毛奇龄心潮澎湃,纵使一向狂傲如他,也不敢抬头去看那玉阶之上的皇位。

只待所有贡生都入座后

朱由榔站在玉阶之上,俯视眼前开阔广场之上,众多士子正襟危坐。殿试只考策论,而且只考一题,考生只需要依据题目写一篇两千字左右的文章即可。

从上午一直考到午后,大概三半个时辰的样子,五个阁臣就在皇帝身边坐着,收卷之后,宰执们和礼部尚书、侍郎、都御史、副都御史等十余人共同阅卷,一般三天之内就出分晓了。

心中有些怪异,第一反应竟是想问

“有想上厕所的没有?趁还没打铃赶紧去。”

当然了,虽然朱由榔很担心,这一考就是六七个小时,会不会有人憋不住啥的,但也不好在这说,只能继续在玉阶上当他的雕塑。

只是对着中书舍人谢颖颔首,谢颖当即高声传旨

“启!”

随后礼乐、钟鼓齐鸣,礼部的官吏向所有考生分发试卷。

考试开始。

殿试就没会试那么寒颤了,每个考生都有一份题纸。

毛奇龄小心接过题纸,迅速开始审阅起来。

一般殿试题目,就没乡试、会试那般僵死了,毕竟又不淘汰人,再怎么样,只要不作死,都有个名次的,所以题目都倾向于“问政”,也就是让考生帮皇帝想办法。

而且题目是皇帝亲自出(至少名义上是),以皇帝本人的口吻提问。

比如万历二十六年,殿试题目为《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》,又比如当年崇祯在位时,就向考生问过一个朱由榔此时已经在逐步解决的问题。

“唐、宋曾以武臣为中书令、枢密使、文武似不甚分。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厅为布政,典史为佥都,今奈何牢不可破?”

基本都是百来字的题目,相当于后世的材料作文

但朱由榔这次出的题目却比较特别,毛奇龄只是略一读过后,就不得不感叹,这下子怕是不少人得寄啊。

因为这题目既不是什么文武分置的政治问题,也不是什么致君尧舜的道德理论,而是一个军事问题。

“朕尝闻‘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’,阵战之利,首在军制,自三代以来,凡农兵制、征兵制、世兵制、府兵制、募兵制,即本朝卫所之制。太祖曾言‘朕养兵百万,无废百姓一粒米’,然自正统以降,卫所多有崩坏,军田沦作私产,兵户堕为奴婢,几无战力。”

“及嘉靖之后,凡朝廷征战,多举募军,然募军为利以图,一则民负深重,二则自专军阀,亦有所缺。”

“试以汉唐以来兵制,以今日情势证之欤。”

殿试题目,也不是没有和军事相关的,但像今日这种,询问军制的,还是第一次。

大概意思就是,中国自古以来,出现了众多兵役制度,大明建国之初,使用卫所制,后面卫所崩坏,证明了问题所在,嘉靖以后又训练募军,但募军制同样问题不小,一方面变成了国家和百姓的巨大负担,另一方面养出了如辽东、宣大、左良玉等只认银子,不顾大局,而且贪腐严重的军阀做派。

让考生结合历史得失,分析今天大明应该采用怎样的军制。

兵役制度是一个国家军事的根本,光烈元年以来,朱由榔已经明确废除了名存实亡的卫所制,而采用现在普遍存在的募兵制。

在可见的未来,直到灭亡满清之前,募兵制都是大明朝廷的主要兵役制度,但有些问题已经要开始考虑了。

自肇庆起兵,已经过去了三年半,已经有第一批士卒因年迈准备退役了,枢密院预计,等川陕打通后,再到兴师北伐之时,大明至少要保持五十万以上的军队规模。

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一千七百万两,而且朱由榔最近还想提高光复军的军饷标准,以及更新装备。

这在战争年代无可厚非,可仗总有打完的一天啊?

和满清的陆地决战结束,以后就算有战争,也最多是局部战争,不需要动辄几十万的大兵团,而且海军必然要走向前台,占据更多军费比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