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leshuwang.com

第72节(2 / 3)

西给抖出去。

三娘听得乐到不行,等萧戡惊天地泣鬼神的醉歌吼完了,笑眯眯地说道:“那该轮到我了。”

她也趁着微醺的酒意哼哼起新学的歌儿。

郑莹虽然时常在县衙做事, 却从不曾在外头待到这么晚, 更没见过夜深人静时分悄寂寂的原野与山林。此时有三娘清朗悦耳的歌声相伴,茫茫的夜色瞧着似乎都不那么吓人了。

众人且歌且行, 很快回到县城外。知晓是新来的郭少府回城, 守城门的人麻溜把门打开、恭恭敬敬迎她们入城。

三娘多看了眼全程唯一一个认真查验她印玺的守卫,没马上说什么, 挥别萧戡一行人回了自己住处。

一夜好眠。

崔县令等人都从各自的仆从那里听闻三娘夜归的事, 还有人甚至已经知晓三娘昨天都在那张家村做了什么。

崔县令屏退来通风报信的下人,摇着头笑了笑,心中不免感慨:到底是少年人啊,做事就是放纵肆意、不拘小节。

左右县中也没什么大事,崔县令也没寻三娘过来说话。

倒是三娘吃过朝食后找了过来,手里还拿着份文稿。

崔县令微微讶异。

“郭少府坐下说话。”他客气地招呼。

三娘也不拘着, 在崔县令对面落座,把手中的文稿呈给崔县令。她说道:“下官在城里城外转悠了两日, 有些粗浅的想法想和明府商量商量。”

崔县令眉头一动,边接过文稿边询问:“都是县衙里一起办事的同僚, 谈不上什么上官下官的,郭少府但说无妨。”

三娘浅浅一笑,颊边露出两个笑窝,为她平添了几分亲和力。她娓娓说出自己的想法:“我只走了这么两天,便听闻县中有许多善人善事、能工巧匠。不如我们整合有唐以来蓝田县的情况撰写一本《蓝田县志》,详细记录县中的善男善女,以达到树立标杆、移风易俗的好效果。还有蓝田诸里的有什么能人异士、能工巧匠以及各种名产特产,也可以一并整理归整出来。”

当然了,历任的县官也是要记录在案的。

这样一来,作为《蓝田县志》的编纂班子,她们这批县官肯定是会列名其上。

崔县令乃是世家出身,世家最看重什么?最看重的就是名声,最看重的就是面子,要是让他们觉得没面子,官他们都不当了,不稀罕!

可要是能赚名声的事就不一样了。

即便有再大的困难、要再大的投入,只要是于名声有利的事他们都愿意干。

时人并没有修撰地方志的习惯,不过三娘曾在禁中读过《华阳国志》《水经注》《括地志》等等著作,都是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以及地理风貌的书籍。

如果把范围划定在蓝田县内,那么工作量应该会小很多,耗费的时间也会短很多,说不准能在崔县令任期内修完。

这种书是不能私自修的,须得上头首肯了才行。

像郑虔当初在协律郎位置上负责采集风谣,自己一时手痒写了八十几篇文章点评当代风流人物,结果被人举报“私撰国史”,硬生生被贬出去好些年。

三娘一个九品县尉当然牵不了这个头,所以她得说服崔县令参与进来,由他上报修纂《蓝田县志》的计划。

崔县令耐心听着三娘讲述关于编修县志的计划,越听越是心惊。

只在县里走了这么两天,这郭家三娘居然就拿出这般完善的计划来,着实让人难以置信。

尤其是她已经把过去各种方志的精髓都归纳总结出来,搭建出整本县志的框架——他们要做的,只是往里头填充相关内容而已!

难怪贺监他们都对这小娘子格外偏爱,她做起事来真是又快又利落。

甚至还有把控全局的能耐和魄力。

崔县令道:“我会拟个奏本上书朝廷禀报此事,郭少府这几天可以继续出去走走,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与我们讲讲。”

他算是看明白了,人家真不是来走个过场的,而是真的想在县尉任上干点实事。

你说修《县志》能算什么实事?

那肯定是算的!

想想看,谁家要想上咱县志,总得对县里有贡献吧?以前的贡献你说不出来,当场修个桥铺个路挖个沟渠什么的,那也算是善事一桩了。

再把地方上的特产、名产以及能工巧匠都列出来,那影响也大着呢,出去做买卖都能多一样能吹嘘的事——我家这大杏可是上过县志的,买我们家的准没错!

别觉得名声不重要,名声要是不重要,哪来那么多人慕名来买他们蓝田玉?

既然都来买玉了,那可以再来尝尝咱蓝田县的特色美食、带点咱蓝田县的土特产回去给自家亲友,这可都是县志上介绍过的哟!

所以说如果能编纂一本足够权威的县志,对当地来说绝对是一桩了不得的大事。

没见到世家都爱修族谱吗?

记个名字、记几句功绩,能有什么用处?偏偏许多人都抱着这个当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